投资人专访丨16人的团队管理20余亿的基金,凯风创投深耕产业链,年化收益高达40%
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VC已经接近2500家,风险投资的回报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是遵循幂次法则: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公司……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资所获的回报要等于或超过其他所有投资对象的总和。
鸵鸟创投媒体近期对凯风创投的上海区域合伙人陈忠进行了专访,凯风创投成立8年,年收益率到达惊人的40%,他们的投资逻辑是怎样的?
凯风创投上海合伙人陈忠201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材料物理和化学专业硕士,在中芯国际做了半年的研发工程师后进入创投这个行业。5年时间,在凯风创投从投资经理做到投资总监,上海区域合伙人。
陈忠介绍,凯风创投管理团队最早源自于元禾控股(苏州创投集团、中新创投),管理合伙人赵贵宾先生作为首批员工2002年加入中新创投一路做到了VC部门负责人,当时是在国有体系下去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归创业者,并在2006年发起成立了种子基金。
“凯风” 是春夏之交的东南风,使草树发芽,万物生长。
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导向,2009年凯风开始独立运作,于12月份募集设立了凯风第一只基金—凯风进取。截止目前,凯风累计募集了8只基金,管理规模逾20亿元,投资人包含国家科技部、国投创合、元禾控股、中车时代、厦门象屿、地方引导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项目上,累计投资了约80个项目,其中5个已上市,11个拟上市。
凯风投资逻辑:不跟风,不追热点,少投精做
据鸵鸟创投媒体了解,凯风有相对稳定的投资节奏和逻辑,不跟风追热点。投资风格偏技术类,投资领域涵盖:TMT、生物医药、芯片、系统、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业务网络涉及美国和中国,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苏州、南京设有基金或办公室。
凯风投资案例:
TMT:同程网、沪江网、齐家网、太美医疗、铂略教育、邻家好医、美篇、云食集、路歌、方寸医生、电无忧
生物医药:臻和、奥科达、康伯石、阿迈特、思路迪、PGDX、泓迅、长风、派格、Cytek、Cytochip、康乃德
系统和装备:东软载波300183、华兴致远000008、奥联电子300585、三超新材300554、旭创科技300308、创鑫激光、矩子智能、敏芯微电子、创达特、维林光电
陈忠介绍,因为之前是学物理出身,比较关注技术类的创业,投资领域涵盖新技术、IOT、新材料、产业互联网,目前已主导投资铂略教育、美篇、云食集、天创电子、电无忧、玖石超硬、路歌物流等多个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市场理解,能为初创企业提供战略、市场、人才、融资等方面的帮助。
凯风认为不管是从人脉资源还是精力时间上,每一个投资机构所能覆盖的案源包括管理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从这个项目回报上看也遵循二八法则,你真正实现超额收益回报的项目永远是少数,基于这两点会引申出两种投资策略,一种是扩大基金规模招兵买马,广撒网式投资;还有一种是控制基金的规模,少投精做,把集中的资源和资金投到关键的项目中去,实现超额收益。
凯风选择后者,从早期的天使基金到中期的VC基金再到后期的PE基金,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组合基金的投资方式。天使基金相当于是孵化,布局一些方向不错的赛道、创业团队,经过时间的验证,VC基金则会再重点跟进后续有潜力的团队;而PE基金则是针对之前已投项目而成立的,不投其他早期未投过的后期项目。凯风天使基金60%以上的项目有后续融资,VC基金差不多会参投其中一半的项目,有1/4的项目会一直跟投到底,甚至投了5轮、6轮。
鸵鸟创投媒体:今年以来企业服务这方面的投资案例或者融资的比较多,C端项目逐渐变少,您对今年的投资方向和趋势是怎么去看的?
陈忠:我们内部一直在讨论,任何行业都是有一定的周期性,只盯着一个行业很容易翻船,得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行业的变化。目前我们在看的领域中,企业服务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你刚才讲的现在为什么C端的项目大家看得比较少,实际上我们从2014年开始C端的项目看的就比较少了,因为我们从2009年到2013年投了像同程旅游、沪江、齐家网这几个目前来看还是处于行业头部的C端公司,但是从2013年开始我们逐渐发现这些平台获客的流量成本越来越贵,百度投放费用增长了几十倍,盈利能力反而在往下走,所以2014年之后,凯风在直接面向C端的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方向上投得比较谨慎,在整个基金里面的配比可能不超过20%。
实际上从互联网整个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也是这样的,从资讯互联网到消费互联网再到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率是不同的,资讯和消费互联网的渗透比例已经非常高,相应的初创项目做大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反而是跟产业紧密结合的机会比较多:以这些产业作为发展基础,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采购到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和交易的效率,优化组织和制造的成本。比如工业,就是产业互联网里面比较大的一块,未来的机会值得挖掘,而这些项目基本都是2B的,很少2C。
凯风从2009年就开始沿着产业或者技术类的创新去做投资,项目选择上凯风深耕产业链,更偏重于对于产业链的一些薄弱环节做改造或者做技术创新,从行业的最上游材料、芯片,到传感器、模块,再到下游软件系统、服务等,我们会研究这个行业哪些环节比较薄弱,需要进口替代或技术创新,这时候我们就会花时间去寻找该领域的创业者。我们最近投资的科易光电、天创电子、电无忧、美均电子都是这么来的。
鸵鸟创投媒体:您个人是怎么去看项目的?看项目的判断依据主要是?
陈忠:我自己看项目有个三段论。
第一点还是看团队,我想这可能也是很多机构最为非常关注的。团队里面主要是看这个CEO,我自己觉得一个好的创业者应该具有领袖气质,能够团结一批人打下一片江山,去创造一些强竞争力的产品或技术突破。如果非要量化去看这个CEO能力的话,第一就是希望他对于自己的这个从事行业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是区别于常人,需要有一个比较独特的见解;第二就是他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举一反三,能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善于在企业迷茫的时候做出一些重大而又关键的决策;第三就是要有一点理想主义,创业之初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实际操盘过程中碰到的更多是阻碍,当发展不顺的时候很多创业者难以坚持,这时候CEO需要有理想主义使之能坚持不懈。
另外我觉得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做CEO,所以创业者应该在创业的时候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是否具有领导才能,如果不是应该主动以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吸引更合适的人选。
第二点,我觉得行业和市场非常重要,在创业方向上大多数机构的判断其实都差不多,像最近现在比较热的大数据、机器人,大家其实都在关注,但是实际上落到具体各个细分市场上还是千差万别的。很多市场固有存在很多年,有着自己运行的内在规律。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需要对拟从事的市场做深入了解,对行业规律有清醒认识,真正做到把市场需求和产品结合起来。然而很多创业者这点做得不好,经常遇到团队拿着BP让我帮他看看产品应该怎么样设计,并没有客观地衡量产品的市场需求,甚至有些纯粹为了迎合投资人口味故意叠加上时下热的词汇,这显然本末倒置。
市场方面,还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很多创业者所从事的细分市场容量比较小,如果是做通用技术还有可能去跨行业应用;但是,很多团队是深耕某一个行业形成了惯性思维,过于依赖这个行业内的资源和市场,而这样的项目跨界还是比较难的,企业最后做不大可能性比较大。
第三点,看产品和技术能力。我们做技术类的投资,对于技术的专业性要求会比较高,这也是基本功,通常我们较为关注几方面的指标:性能指标、技术先进性、成本结构、量产可行性、毛利空间等;这也要求我们投资人对行业的产业格局、最新动态、核心技术、人脉资源都要保持一个紧密的跟踪,对于接触的项目要快速的判断,自己拿捏不准的情况及时咨询行内人士迅速调研。
我看项目大概是靠这个三段论,但是每种技术、每个项目因为涉及的点都不一样,所以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鸵鸟创投媒体:您个人也投资了十多个项目,有没有最满意的项目,然后您当时是怎么去判断的呢?
我投的项目风格比较一致,一般都具有可持续增长。典型的就是铂略教育,主要针对中大型企业财务人员进行O2O财税培训,2015年初接触到他们的时候才有几十家客户,但通过实际的客户调研,我们发现总体的课程反馈非常好,相比于同行的培训机构有了质的提升,而且客单价约1万/年、企业复购率80%多,基本上基于这两点我们当时很快就投了。实际证明当初判断也是非常正确,他们去年已经服务了1700家B端客户,学员人数近20万,实现了3400万营业收入,预计今年做到8000万,而且当前的复购率还能达到近80%。他们现在现金流很好,已经不需要再融资了。
鸵鸟创投媒体:有没有比较失败的投资经验?
陈忠:每个投资人在成功的背后肯定是有一堆投资失败的案例,但是相对来说凯风的投资风格比较稳健,项目清算或者失败的概率低于10%甚至在5%以内。就我个人而言有一个,也不能算失败,是一家做石油钻探用复合材料的企业,由于前两年石油的价格剧烈下降,导致下游油田开工率大幅下降,预算也在消减,使得作为上游耗材的金刚石复合片被采购量也随之下降,虽然我们投的这家企业业绩每年还是一倍的增长,但整体还是不达预期;而且还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下游因为市场行情不好把账期都拉长到六个月以外,导致该公司现金流非常紧张,最终我们跟创始人沟通后,找到了下游一家做石油钻头的客户进行了并购,最终以年化百分之十的收益退还了我们本金,所以这种算是没赚到多少钱。
鸵鸟创投媒体:年化百分之十的收益也不错。您平时除了看项目的话,有什么业余爱好吗?
陈忠:业余爱好主要就是打篮球、健身等各种运动,我们每天看项目,经常出差还是非常累的,所以需要运动来调节,基本上每周都要运动两次。
鸵鸟创投媒体:您对于看的项目数量是有要求吗?平均每年要看多少个项目?
陈忠:我们每年每个人面对面聊过的项目可能在三四百个。
鸵鸟创投媒体:一个项目的早期、中期、后期,它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养分可能不一样,您觉得像ToB类的项目,它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陈忠:早期的B端项目我觉得有两点:第一,创始人对于产品、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一定要比较新颖或差异化,切入点可能会是市场上与众不同的点,而且也不失逻辑性;第二,团队的市场能力比较重要,B端不像C端可能通过广告等品牌效应就能迅速起来,特别是中大型的客户,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之上需要有一定的销售和市场推广能力。所以,通常我们投资ToB的早期团队会考虑这两点,一是在产品和技术当中有自己的理解,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市场推广能力或者渠道能力。
鸵鸟创投媒体:你们的投后管理有哪些优势?
陈忠:凯风每年会新增投资项目也就二三十个,其实更多的工作放在投后,一线业务人员12个也就对应着真正的投后管理人员就有12个,每个项目从投前到投中到投后都是由这个项目经理一条龙负责。
实际上,投资这个企业只是刚开始,更重要的是投后管理。在投管过程中,每一个项目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各种各样,都是要基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际上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投后服务主要是去帮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怎么对接技术,怎么寻找客户,怎么做战略合作,怎么做品牌宣传,怎么做后续融资,怎么做内部架构调整,怎么做精细化管理,怎么人才引进,怎么财务规范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每个投资经理都要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所以,我们每个业务人员大概有一半时间在看新项目,还有一半时间就是在管理已投项目,怎么帮助这些项目在原有状态上更上一层,怎么帮助他在市场上有更有竞争力。
所以凯风为什么要按照行业去做布局,因为如果你在这个行业某个产业链环节投了相关的企业,未来你在这个行业投其他的企业,不管做增值服务还是做整合都要相对容易些,同一行业上下游企业能产生更多的化学效应,弥补相互不足。
例如,我们之前投了上游一家做芯片的公司叫海尔IC,因为投了这家芯片公司发现他某一个月的出货量上得非常快,找到了并投资了他下游的客户—东软载波,做电力线载波通信解决方案,沿着这条线之后我们又投了广州科易光电,做电力线巡检;还投了电无忧,做电气设备远程监测及维保服务。这几家就是处于产业的上中下游,他们之间合作互为协调,东软载波在上市之后就把海尔lC收购了。基于产业链的投资,对于他们的业务合作和未来资源的整合都是很有利的。
鸵鸟创投媒体:关于ToC类的企业,你们投资的沪江现在也比较大了,您们对ToC类的项目是怎么判断的,现在还在看一些ToC类的项目吗?
陈忠:在我们内部,ToC类的项目实际上作为一个补充,一直也在看。实际上ToC类的企业像沪江,首先对于团队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很多时候这类项目商业模式变化非常快,行业竞争也非常惨烈,这就要求团队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比拼的就是团队本身。其次,在项目初期产品本身要有一定的亮点,而且在没有市场推广的情况下能形成一定的自传播。我们在投美篇APP的时候就是看重他的自传播性,当时每天也就几百人的自然增长,截止到目前日新增已经达到7万多。对于拿钱买流量,我认为是最傻最笨的方法,也不是我们最擅长的。
鸵鸟创投媒体:凯风投资的五个上市的项目中,你们在帮助它们上市的过程中扮演的一个角色是怎样的
五家上市企业:东软载波300183、华兴致远000008、奥联电子300585、三超新材300554、旭创科技(300308),有独家上市,也有并购上市。
很多案子在最早期的时候通过凯风自己的network或者别人不投的时候,我们敢于天使去扶持他,而后一轮一轮去增资,慢慢帮助企业在资金、市场、人才、管理上不断积累经验和优势,时而还会帮他在行业里做一系列的整合,最终期望他能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会相应的获利,这是一个互利共生的关系。
鸵鸟创投媒体:我看咱们凯风的团队里面好像都是理工专业背景的。
陈忠:对,凯风比较独特,我们团队都是理工科背景,招聘基本上也不要金融背景,因为凯风希望每个员工要深入了解行业,对于早期项目需要有专业的判断。我们内部研究的行业方向也是按照每个人自己的专业背景来分的,有电力、新能源、汽车、轨交、电子、通信、医疗、医药、先进制造等。
鸵鸟创投媒体:凯风投资ToB的公司占百分之多少?
陈忠:ToB的公司占到80%。
鸵鸟创投媒体:之前了解到很多ToB的项目曝光率比较低,他们需要曝光吗?
陈忠:像很多ToB的项目曝光并不能带来它的实际收入,因为它的客户都是行业内的,而行业内的这些人对于真正的行业新闻很可能早已了如指掌,不需要看外界的新闻。所以对于所谓的PR或者曝光或者科技媒体的报道,对于这些企业某种意义上更多是停留在品牌推广层面上,但真正对于客户的导入效果还是比较弱的。
鸵鸟创投媒体:还有一点,很多ToB的项目在闷声赚大钱。
陈忠:是的,很多ToB的技术类项目在渡过研发期之后,融一笔钱扩大经营再生产,到后面就不怎么需要钱了,很多ToB的项目自有的现金流非常好,做做就上市了。当然,可能有时候迫于行业或者竞争形势的激烈,他也会去融资。
鸵鸟创投媒体:传统的产业转型互联网,是现在很多投资人看的一个方向,也叫产业互联网,产业怎么去与互联网结合呢?基于是大数据或者是人工智能,你觉得什么行业或者什么样的结合方式,机会会更多一点。
陈忠: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的话,的确是需要去嫁接,随着整个行业都在利用互联网去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行业内的企业更需要去学会。怎么跟互联网紧密结合?我觉得还是要基于企业的业务链条,从设计、采购,到研发、生产,再到销售、管理,都有可以改造的机会。
比如,当前国内工厂的生产及控制设备并没有和MES系统打通,MES和ERP也没打通,这样导致企业内部实际上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互不相通,最终导致库存堆积等一系列问题。若工业信息化技术能把工厂各个环节融合,从设备、产线、产品、工厂、供应商到客户信息全部打通,从半信息化转变成全信息化定会帮助工厂增效降本,这也是工业4.0的内涵。
鸵鸟创投媒体:互联网工具,加上行业的数据积累,可以帮助产业走向规模化。
陈忠:应该助力规模化。比如,很多生产制造企业以前都是通过生产线师傅基于个人经验去操作设备控制生产的参数,某种意义上讲是经验主义,这个就可以通过系统和数据去提高效率,通过系统层面去沉淀制造流程的参数数据,包括原材料、设备、人员,等历史数据积累到一定量后去做大数据分析,总结出合理的参考值,并加以推广和执行,这样通过数据运维使得工厂生产更加合理和高效。类比,销售、管理等环节也是如此。
鸵鸟创投媒体: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一个一个发展,觉得近期会有突破吗?或者是还比较太早期。
陈忠:我们也在看,我们内部判断是觉得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相对较为领先,比如服务业、金融等,但在更多领域还比较远,至少在我们看的工业科技类的产业还没到达真正智能化的层度,很多还停留在比较早期的物联网阶段,希望立刻达到所谓的全智能化还比较远。
鸵鸟创投媒体:可能目前还是可能处于还半人工智能的阶段。
陈忠:对,人工智能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鸵鸟创投媒体:凯风创投每年有40%年收益的一个增长,相比较而言,有没有关注市场上的同类的投资机构,你们的竞争的优势主要是?
陈忠:从业绩上看,我们整体回报率还是不错的,年化收益率40%。
像达晨等也在看技术类项目,不同的投资机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我们更多的是沿着自己熟悉的行业去做布局,对于外面的投资机构具体是怎么样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是足够大,只要找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别人的思路也不一定适合自己。
据鸵鸟创投媒体了解,凯风团队现在总共16人分布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香港等地,投资的项目中60%是在长三角地带、15%在北京、15%在美国、还有10%在其它一些区域,基于根据地模式,凯风在不同的区域放人,不断的在本地深耕建立人脉,在行业的分工上没有区域限制的,会到全国各地看项目,不局限于所在城市。
凯风创投的新进投资经理都是有两三年行业垂直背景经验的,金融背景的不要,可以看出凯风非常专注深耕垂直产业,不为所谓的“风口”、“趋势”而恍动,这也给凯风带来了持续好的业绩回报。
鸵鸟创投媒体近期对凯风创投的上海区域合伙人陈忠进行了专访,凯风创投成立8年,年收益率到达惊人的40%,他们的投资逻辑是怎样的?
凯风创投上海合伙人陈忠201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材料物理和化学专业硕士,在中芯国际做了半年的研发工程师后进入创投这个行业。5年时间,在凯风创投从投资经理做到投资总监,上海区域合伙人。
陈忠介绍,凯风创投管理团队最早源自于元禾控股(苏州创投集团、中新创投),管理合伙人赵贵宾先生作为首批员工2002年加入中新创投一路做到了VC部门负责人,当时是在国有体系下去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归创业者,并在2006年发起成立了种子基金。
“凯风” 是春夏之交的东南风,使草树发芽,万物生长。
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导向,2009年凯风开始独立运作,于12月份募集设立了凯风第一只基金—凯风进取。截止目前,凯风累计募集了8只基金,管理规模逾20亿元,投资人包含国家科技部、国投创合、元禾控股、中车时代、厦门象屿、地方引导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项目上,累计投资了约80个项目,其中5个已上市,11个拟上市。
凯风投资逻辑:不跟风,不追热点,少投精做
据鸵鸟创投媒体了解,凯风有相对稳定的投资节奏和逻辑,不跟风追热点。投资风格偏技术类,投资领域涵盖:TMT、生物医药、芯片、系统、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业务网络涉及美国和中国,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苏州、南京设有基金或办公室。
凯风投资案例:
TMT:同程网、沪江网、齐家网、太美医疗、铂略教育、邻家好医、美篇、云食集、路歌、方寸医生、电无忧
生物医药:臻和、奥科达、康伯石、阿迈特、思路迪、PGDX、泓迅、长风、派格、Cytek、Cytochip、康乃德
系统和装备:东软载波300183、华兴致远000008、奥联电子300585、三超新材300554、旭创科技300308、创鑫激光、矩子智能、敏芯微电子、创达特、维林光电
陈忠介绍,因为之前是学物理出身,比较关注技术类的创业,投资领域涵盖新技术、IOT、新材料、产业互联网,目前已主导投资铂略教育、美篇、云食集、天创电子、电无忧、玖石超硬、路歌物流等多个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市场理解,能为初创企业提供战略、市场、人才、融资等方面的帮助。
凯风认为不管是从人脉资源还是精力时间上,每一个投资机构所能覆盖的案源包括管理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从这个项目回报上看也遵循二八法则,你真正实现超额收益回报的项目永远是少数,基于这两点会引申出两种投资策略,一种是扩大基金规模招兵买马,广撒网式投资;还有一种是控制基金的规模,少投精做,把集中的资源和资金投到关键的项目中去,实现超额收益。
凯风选择后者,从早期的天使基金到中期的VC基金再到后期的PE基金,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组合基金的投资方式。天使基金相当于是孵化,布局一些方向不错的赛道、创业团队,经过时间的验证,VC基金则会再重点跟进后续有潜力的团队;而PE基金则是针对之前已投项目而成立的,不投其他早期未投过的后期项目。凯风天使基金60%以上的项目有后续融资,VC基金差不多会参投其中一半的项目,有1/4的项目会一直跟投到底,甚至投了5轮、6轮。
鸵鸟创投媒体:今年以来企业服务这方面的投资案例或者融资的比较多,C端项目逐渐变少,您对今年的投资方向和趋势是怎么去看的?
陈忠:我们内部一直在讨论,任何行业都是有一定的周期性,只盯着一个行业很容易翻船,得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行业的变化。目前我们在看的领域中,企业服务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你刚才讲的现在为什么C端的项目大家看得比较少,实际上我们从2014年开始C端的项目看的就比较少了,因为我们从2009年到2013年投了像同程旅游、沪江、齐家网这几个目前来看还是处于行业头部的C端公司,但是从2013年开始我们逐渐发现这些平台获客的流量成本越来越贵,百度投放费用增长了几十倍,盈利能力反而在往下走,所以2014年之后,凯风在直接面向C端的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方向上投得比较谨慎,在整个基金里面的配比可能不超过20%。
实际上从互联网整个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也是这样的,从资讯互联网到消费互联网再到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率是不同的,资讯和消费互联网的渗透比例已经非常高,相应的初创项目做大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反而是跟产业紧密结合的机会比较多:以这些产业作为发展基础,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采购到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和交易的效率,优化组织和制造的成本。比如工业,就是产业互联网里面比较大的一块,未来的机会值得挖掘,而这些项目基本都是2B的,很少2C。
凯风从2009年就开始沿着产业或者技术类的创新去做投资,项目选择上凯风深耕产业链,更偏重于对于产业链的一些薄弱环节做改造或者做技术创新,从行业的最上游材料、芯片,到传感器、模块,再到下游软件系统、服务等,我们会研究这个行业哪些环节比较薄弱,需要进口替代或技术创新,这时候我们就会花时间去寻找该领域的创业者。我们最近投资的科易光电、天创电子、电无忧、美均电子都是这么来的。
鸵鸟创投媒体:您个人是怎么去看项目的?看项目的判断依据主要是?
陈忠:我自己看项目有个三段论。
第一点还是看团队,我想这可能也是很多机构最为非常关注的。团队里面主要是看这个CEO,我自己觉得一个好的创业者应该具有领袖气质,能够团结一批人打下一片江山,去创造一些强竞争力的产品或技术突破。如果非要量化去看这个CEO能力的话,第一就是希望他对于自己的这个从事行业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是区别于常人,需要有一个比较独特的见解;第二就是他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举一反三,能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善于在企业迷茫的时候做出一些重大而又关键的决策;第三就是要有一点理想主义,创业之初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实际操盘过程中碰到的更多是阻碍,当发展不顺的时候很多创业者难以坚持,这时候CEO需要有理想主义使之能坚持不懈。
另外我觉得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做CEO,所以创业者应该在创业的时候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是否具有领导才能,如果不是应该主动以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吸引更合适的人选。
第二点,我觉得行业和市场非常重要,在创业方向上大多数机构的判断其实都差不多,像最近现在比较热的大数据、机器人,大家其实都在关注,但是实际上落到具体各个细分市场上还是千差万别的。很多市场固有存在很多年,有着自己运行的内在规律。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需要对拟从事的市场做深入了解,对行业规律有清醒认识,真正做到把市场需求和产品结合起来。然而很多创业者这点做得不好,经常遇到团队拿着BP让我帮他看看产品应该怎么样设计,并没有客观地衡量产品的市场需求,甚至有些纯粹为了迎合投资人口味故意叠加上时下热的词汇,这显然本末倒置。
市场方面,还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很多创业者所从事的细分市场容量比较小,如果是做通用技术还有可能去跨行业应用;但是,很多团队是深耕某一个行业形成了惯性思维,过于依赖这个行业内的资源和市场,而这样的项目跨界还是比较难的,企业最后做不大可能性比较大。
第三点,看产品和技术能力。我们做技术类的投资,对于技术的专业性要求会比较高,这也是基本功,通常我们较为关注几方面的指标:性能指标、技术先进性、成本结构、量产可行性、毛利空间等;这也要求我们投资人对行业的产业格局、最新动态、核心技术、人脉资源都要保持一个紧密的跟踪,对于接触的项目要快速的判断,自己拿捏不准的情况及时咨询行内人士迅速调研。
我看项目大概是靠这个三段论,但是每种技术、每个项目因为涉及的点都不一样,所以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鸵鸟创投媒体:您个人也投资了十多个项目,有没有最满意的项目,然后您当时是怎么去判断的呢?
我投的项目风格比较一致,一般都具有可持续增长。典型的就是铂略教育,主要针对中大型企业财务人员进行O2O财税培训,2015年初接触到他们的时候才有几十家客户,但通过实际的客户调研,我们发现总体的课程反馈非常好,相比于同行的培训机构有了质的提升,而且客单价约1万/年、企业复购率80%多,基本上基于这两点我们当时很快就投了。实际证明当初判断也是非常正确,他们去年已经服务了1700家B端客户,学员人数近20万,实现了3400万营业收入,预计今年做到8000万,而且当前的复购率还能达到近80%。他们现在现金流很好,已经不需要再融资了。
鸵鸟创投媒体:有没有比较失败的投资经验?
陈忠:每个投资人在成功的背后肯定是有一堆投资失败的案例,但是相对来说凯风的投资风格比较稳健,项目清算或者失败的概率低于10%甚至在5%以内。就我个人而言有一个,也不能算失败,是一家做石油钻探用复合材料的企业,由于前两年石油的价格剧烈下降,导致下游油田开工率大幅下降,预算也在消减,使得作为上游耗材的金刚石复合片被采购量也随之下降,虽然我们投的这家企业业绩每年还是一倍的增长,但整体还是不达预期;而且还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下游因为市场行情不好把账期都拉长到六个月以外,导致该公司现金流非常紧张,最终我们跟创始人沟通后,找到了下游一家做石油钻头的客户进行了并购,最终以年化百分之十的收益退还了我们本金,所以这种算是没赚到多少钱。
鸵鸟创投媒体:年化百分之十的收益也不错。您平时除了看项目的话,有什么业余爱好吗?
陈忠:业余爱好主要就是打篮球、健身等各种运动,我们每天看项目,经常出差还是非常累的,所以需要运动来调节,基本上每周都要运动两次。
鸵鸟创投媒体:您对于看的项目数量是有要求吗?平均每年要看多少个项目?
陈忠:我们每年每个人面对面聊过的项目可能在三四百个。
鸵鸟创投媒体:一个项目的早期、中期、后期,它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养分可能不一样,您觉得像ToB类的项目,它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陈忠:早期的B端项目我觉得有两点:第一,创始人对于产品、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一定要比较新颖或差异化,切入点可能会是市场上与众不同的点,而且也不失逻辑性;第二,团队的市场能力比较重要,B端不像C端可能通过广告等品牌效应就能迅速起来,特别是中大型的客户,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之上需要有一定的销售和市场推广能力。所以,通常我们投资ToB的早期团队会考虑这两点,一是在产品和技术当中有自己的理解,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市场推广能力或者渠道能力。
鸵鸟创投媒体:你们的投后管理有哪些优势?
陈忠:凯风每年会新增投资项目也就二三十个,其实更多的工作放在投后,一线业务人员12个也就对应着真正的投后管理人员就有12个,每个项目从投前到投中到投后都是由这个项目经理一条龙负责。
实际上,投资这个企业只是刚开始,更重要的是投后管理。在投管过程中,每一个项目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各种各样,都是要基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际上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投后服务主要是去帮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怎么对接技术,怎么寻找客户,怎么做战略合作,怎么做品牌宣传,怎么做后续融资,怎么做内部架构调整,怎么做精细化管理,怎么人才引进,怎么财务规范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每个投资经理都要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所以,我们每个业务人员大概有一半时间在看新项目,还有一半时间就是在管理已投项目,怎么帮助这些项目在原有状态上更上一层,怎么帮助他在市场上有更有竞争力。
所以凯风为什么要按照行业去做布局,因为如果你在这个行业某个产业链环节投了相关的企业,未来你在这个行业投其他的企业,不管做增值服务还是做整合都要相对容易些,同一行业上下游企业能产生更多的化学效应,弥补相互不足。
例如,我们之前投了上游一家做芯片的公司叫海尔IC,因为投了这家芯片公司发现他某一个月的出货量上得非常快,找到了并投资了他下游的客户—东软载波,做电力线载波通信解决方案,沿着这条线之后我们又投了广州科易光电,做电力线巡检;还投了电无忧,做电气设备远程监测及维保服务。这几家就是处于产业的上中下游,他们之间合作互为协调,东软载波在上市之后就把海尔lC收购了。基于产业链的投资,对于他们的业务合作和未来资源的整合都是很有利的。
鸵鸟创投媒体:关于ToC类的企业,你们投资的沪江现在也比较大了,您们对ToC类的项目是怎么判断的,现在还在看一些ToC类的项目吗?
陈忠:在我们内部,ToC类的项目实际上作为一个补充,一直也在看。实际上ToC类的企业像沪江,首先对于团队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很多时候这类项目商业模式变化非常快,行业竞争也非常惨烈,这就要求团队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比拼的就是团队本身。其次,在项目初期产品本身要有一定的亮点,而且在没有市场推广的情况下能形成一定的自传播。我们在投美篇APP的时候就是看重他的自传播性,当时每天也就几百人的自然增长,截止到目前日新增已经达到7万多。对于拿钱买流量,我认为是最傻最笨的方法,也不是我们最擅长的。
鸵鸟创投媒体:凯风投资的五个上市的项目中,你们在帮助它们上市的过程中扮演的一个角色是怎样的
五家上市企业:东软载波300183、华兴致远000008、奥联电子300585、三超新材300554、旭创科技(300308),有独家上市,也有并购上市。
很多案子在最早期的时候通过凯风自己的network或者别人不投的时候,我们敢于天使去扶持他,而后一轮一轮去增资,慢慢帮助企业在资金、市场、人才、管理上不断积累经验和优势,时而还会帮他在行业里做一系列的整合,最终期望他能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会相应的获利,这是一个互利共生的关系。
鸵鸟创投媒体:我看咱们凯风的团队里面好像都是理工专业背景的。
陈忠:对,凯风比较独特,我们团队都是理工科背景,招聘基本上也不要金融背景,因为凯风希望每个员工要深入了解行业,对于早期项目需要有专业的判断。我们内部研究的行业方向也是按照每个人自己的专业背景来分的,有电力、新能源、汽车、轨交、电子、通信、医疗、医药、先进制造等。
鸵鸟创投媒体:凯风投资ToB的公司占百分之多少?
陈忠:ToB的公司占到80%。
鸵鸟创投媒体:之前了解到很多ToB的项目曝光率比较低,他们需要曝光吗?
陈忠:像很多ToB的项目曝光并不能带来它的实际收入,因为它的客户都是行业内的,而行业内的这些人对于真正的行业新闻很可能早已了如指掌,不需要看外界的新闻。所以对于所谓的PR或者曝光或者科技媒体的报道,对于这些企业某种意义上更多是停留在品牌推广层面上,但真正对于客户的导入效果还是比较弱的。
鸵鸟创投媒体:还有一点,很多ToB的项目在闷声赚大钱。
陈忠:是的,很多ToB的技术类项目在渡过研发期之后,融一笔钱扩大经营再生产,到后面就不怎么需要钱了,很多ToB的项目自有的现金流非常好,做做就上市了。当然,可能有时候迫于行业或者竞争形势的激烈,他也会去融资。
鸵鸟创投媒体:传统的产业转型互联网,是现在很多投资人看的一个方向,也叫产业互联网,产业怎么去与互联网结合呢?基于是大数据或者是人工智能,你觉得什么行业或者什么样的结合方式,机会会更多一点。
陈忠: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的话,的确是需要去嫁接,随着整个行业都在利用互联网去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行业内的企业更需要去学会。怎么跟互联网紧密结合?我觉得还是要基于企业的业务链条,从设计、采购,到研发、生产,再到销售、管理,都有可以改造的机会。
比如,当前国内工厂的生产及控制设备并没有和MES系统打通,MES和ERP也没打通,这样导致企业内部实际上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互不相通,最终导致库存堆积等一系列问题。若工业信息化技术能把工厂各个环节融合,从设备、产线、产品、工厂、供应商到客户信息全部打通,从半信息化转变成全信息化定会帮助工厂增效降本,这也是工业4.0的内涵。
鸵鸟创投媒体:互联网工具,加上行业的数据积累,可以帮助产业走向规模化。
陈忠:应该助力规模化。比如,很多生产制造企业以前都是通过生产线师傅基于个人经验去操作设备控制生产的参数,某种意义上讲是经验主义,这个就可以通过系统和数据去提高效率,通过系统层面去沉淀制造流程的参数数据,包括原材料、设备、人员,等历史数据积累到一定量后去做大数据分析,总结出合理的参考值,并加以推广和执行,这样通过数据运维使得工厂生产更加合理和高效。类比,销售、管理等环节也是如此。
鸵鸟创投媒体: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一个一个发展,觉得近期会有突破吗?或者是还比较太早期。
陈忠:我们也在看,我们内部判断是觉得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相对较为领先,比如服务业、金融等,但在更多领域还比较远,至少在我们看的工业科技类的产业还没到达真正智能化的层度,很多还停留在比较早期的物联网阶段,希望立刻达到所谓的全智能化还比较远。
鸵鸟创投媒体:可能目前还是可能处于还半人工智能的阶段。
陈忠:对,人工智能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鸵鸟创投媒体:凯风创投每年有40%年收益的一个增长,相比较而言,有没有关注市场上的同类的投资机构,你们的竞争的优势主要是?
陈忠:从业绩上看,我们整体回报率还是不错的,年化收益率40%。
像达晨等也在看技术类项目,不同的投资机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我们更多的是沿着自己熟悉的行业去做布局,对于外面的投资机构具体是怎么样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是足够大,只要找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别人的思路也不一定适合自己。
据鸵鸟创投媒体了解,凯风团队现在总共16人分布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香港等地,投资的项目中60%是在长三角地带、15%在北京、15%在美国、还有10%在其它一些区域,基于根据地模式,凯风在不同的区域放人,不断的在本地深耕建立人脉,在行业的分工上没有区域限制的,会到全国各地看项目,不局限于所在城市。
凯风创投的新进投资经理都是有两三年行业垂直背景经验的,金融背景的不要,可以看出凯风非常专注深耕垂直产业,不为所谓的“风口”、“趋势”而恍动,这也给凯风带来了持续好的业绩回报。